佛與茶(清水祖師與鐵觀音)——CCTV9紀錄片《清水祖師》6
佛與茶(清水祖師與鐵觀音)——CCTV9紀錄片《清水祖師》6
紀錄片《清水祖師》在CCTV9央視紀錄頻道開播,每晚播放一集。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水祖師信仰流傳于臺、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閩南人聚居地。
紀錄片《清水祖師》分為《緣起》、《開悟》、《渡人》、《濟世》、《帝廟》、《心香》六部分。該片從清水祖師7歲的故事開始,講述其成長經歷,再現了清水祖師為鐵觀音的創制和推廣作出的不朽貢獻以及留下一批治病救人的靈藥方簽等史實故事,提示了清水祖師文化的精髓及不同時代清水祖師文化的精神內涵。
2010年清水祖師信俗被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位于安溪縣的蓬萊山清水巖作為國家4A級旅游區、全國首批涉臺文物工程之一,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歷史,系清水祖師文化的發祥地。目前,世界上清水祖師文化信仰者逾億人,清水祖師分爐分廟數千座。僅臺灣就有安溪清水巖分爐分廟500多座,信眾超千萬。
佛是茶的行進,茶是佛的禪心。佛與茶的一申訴求是心,是感悟,是頓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和諧。佛要根除人類心靈的雜塵,茶則是洗凈上面的污垢,不留一絲細痕。茶是人、神、佛一起的飲品,是陰間、人世、陰間一起的魂靈凈化劑、身體洗禮水。
心即佛,而茶是心,則茶即佛。清燈古寺,佛法無邊。茶清如露,心潔如佛,佛者,茶也。禪茶一味,共參禪機、茶理。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參苦禪,欲破苦念,必習苦茶,茶者,真佛也!
普足大師(清水祖師)好行醫德,一天,普足大師(清水祖師)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樹準備采茶,發現有一只秀美的鳳凰正在品茗紅芽,不久又來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目擊此表象,非常感嘆:“六合造物,揭露圣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和尚同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圣方。這即是后來的鐵觀音。本文由安溪鐵觀音批發網http://www.51taola.com/收集整理(本批發網一市斤起按批發價發貨,個人少量購買可通過快遞做貨到付款,歡迎訂購)
正如《清水巖志》記載:“清水高峰,出云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 ”。閩南寺院就有了培養鐵觀音的習俗。因為安溪鐵觀音的制造技能,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搖青攤置)、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制成制品,一杯茶的誕生權且如此,更何況天、地與人呢?這即是禪理;無論顯貴,都要在熾熱的沸水中歷經浮沉,那賦有散盡的一抹清香才是的的價值地址,這即是禪理;我們極力獲取的,只為那一抹淡淡的苦澀,茶之味俞久彌香,正如人之氣質,需歷盡時光清潔方顯滋味,這即是禪理。
鐵觀音也從此成為了僧侶們參禪悟道的必需品。把于掌中的一盞茶,卻被僧侶們沁入了天地宇宙大千世界,茶就在不知不覺間感染了佛性,誠如這道茶的名字“鐵觀音”。
茶與佛就這樣與安溪這片土地相生相融,形成了這座小城獨具特色的人文氣質。山、水、茶、禪,這片土地就像是一幅充滿了中國文化精華,洋洋灑灑的大寫意,而人則是其間永世靈動的元素。
一個多世紀以來清水祖師和鐵觀音一起被安溪人帶到了南洋現已國際各地。無論走多遠,安溪人都走不出鐵觀音的清香和清水祖師恩惠,因為在安溪人眼中那即是家園,那即是故鄉。





鐵觀音價格表:極品鐵觀音|特級鐵觀音|陳年鐵觀音|一級鐵觀音|二級鐵觀音|三級鐵觀音|四級鐵觀音|感德酸香型鐵觀音|袋泡茶批發
